2025年国际雪橇联合会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办的雪橇世锦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刚刚结束的双人雪橇项目中,德国队展现出强大统治力,包揽金牌和银牌,而中国队则以第6名的成绩刷新历史最佳战绩金年会官方网站,成为亚洲雪橇运动的又一亮点。
德国队延续传统优势,技术细节成制胜关键
德国组合马克斯·朗格与弗洛里安·穆勒以1分35秒872的总成绩夺冠,仅领先队友托比亚斯·文德尔与托比亚斯·阿尔特0.023秒,赛后采访中,朗格表示:“赛道条件复杂,但我们通过前两轮滑行的数据调整了重心分配,最后一轮的表现近乎完美。”德国队教练组透露,团队在弯道技术上的专项训练是取胜核心,尤其在高速过弯时,运动员对雪橇的微调能力远超其他队伍。
银牌得主文德尔则坦言:“我们输在起跑反应时间,但后半程的追赶证明了德国雪橇的底蕴。”德国队自2010年以来已在世锦赛双人项目斩获9金,其科学化训练体系和器材研发能力仍是全球标杆。
中国队突破历史,年轻组合未来可期
中国选手李文博与张嘉豪以1分36秒541的成绩位列第6,较上届世锦赛提升4个名次,比赛中,两人在第三赛道以57.3公里/小时的速度完成一次惊险超车,引发全场欢呼,国家雪橇队主教练王磊评价:“他们克服了心理压力,尤其在弯道控制上进步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这对组合平均年龄仅22岁,是决赛中最年轻的队伍,李文博赛后表示金年会官方网站:“我们赛前研究了德国选手的录像,学习他们入弯前的预判动作。”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已宣布,将追加投入用于雪橇项目的青少年选拔,并计划与挪威、奥地利开展联合训练。
赛道设计挑战极限,运动员安全引关注
因斯布鲁克赛道以陡坡和连续S弯著称,最高坡度达18%,本届比赛已有7名选手因失误退赛,意大利名将卢卡·马尔科在第二轮滑行中撞墙受伤,经检查为轻微脑震荡,国际雪橇联合会技术代表回应称:“赛道通过安全认证,但会考虑在弯道加装缓冲装置。”
新型碳纤维雪橇的争议再度升温,美国队教练抗议德国队器材“疑似减阻涂层违规”,但仲裁委员会复核后认定符合标准,材料学家指出,雪橇减重与耐磨性的平衡仍是技术难点,规则需进一步细化。
女子单人项目前瞻:老将新秀对决
明日将展开女子单人雪橇角逐,卫冕冠军、奥地利选手汉娜·普罗梅格与19岁新星、俄罗斯的安娜·科兹洛娃成为焦点,普罗梅格赛前表示:“我的目标是滑进1分38秒,但年轻选手的爆发力不容小觑。”科兹洛娃则在训练中跑出赛道最快分段成绩,其独特的“低姿态入弯”技术备受瞩目。
雪橇运动全球化进程加速
本届世锦赛参赛国家增至28个,创历史新高,巴西、尼日利亚等热带国家首次派出选手,尽管成绩垫底,但国际雪橇联合会主席埃纳斯·弗格力斯认为:“他们的参与比金牌更重要。”2026年米兰冬奥会或将增设混合团体项目,进一步推动赛事多样性。
随着雪橇运动逐步突破地域限制,科技与竞技的融合、安全与速度的博弈将持续塑造这项“冰上F1”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