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2023年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柏林站比赛中,中国跳水队以绝对优势包揽全部8个项目的金牌,再次向世界展示了“梦之队”的统治力,16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在女子10米台决赛中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夺冠,其标志性的“水花消失术”引发全球跳水爱好者热议,而老将王宗源、陈芋汐等选手的稳定发挥,也为巴黎奥运周期的备战注入强心剂。
全红婵207C满分一跳 外媒惊呼“反物理学”
女子10米台决赛成为本届赛事最大亮点,全红婵在第四跳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中,7名裁判打出10分满分,最终以458.20分的超高分夺冠,这一成绩比第二名英国选手高出近60分,慢镜头显示,她入水时几乎未溅起水花,现场观众席瞬间爆发惊叹,英国《卫报》赛后评论称:“全红婵的动作仿佛违背了流体力学原理,她的身体控制能力已臻化境。”
值得一提的是,全红婵在去年世锦赛曾因207C失误错失金牌,此次她特意加重该动作训练,赛后采访中,她坦言:“每天至少加练30次这个动作,现在终于不害怕它了。”总教练周继红评价道:“她的心理素质和稳定性已远超同龄选手。”
王宗源三米板卫冕 新老交替显成效
男子3米板项目中,26岁的王宗源以总分568.35分成功卫冕,尽管在预赛中一度因109C(向前翻腾四周半抱膝)出现小失误,但他在决赛中调整状态,最后两跳均获超百分,王宗源表示:“年轻队员的追赶让我必须不断突破,这次尝试了更高难度的动作组合。”
18岁小将郑九源首次参加世界杯便摘得银牌,其难度系数总和达到21.5,超过王宗源的21.1,这种“以老带新”的竞争格局,被国际泳联官网称为“中国跳水的可持续发展密码”。
双人项目默契升级 巴黎奥运雏形初现
在双人项目中,中国组合展现恐怖默契度,女子双人10米台的张家齐/陈芋汐以352.08分夺冠,领先亚军墨西哥队42分;男子双人3米板的龙道一/王宗源更是在最后一跳反超英国组合,实现逆转,技术分析显示,中国选手的同步分平均达9.5分,远超其他队伍。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双人配对出现微调:此前与全红婵搭档的陈芋汐改配张家齐,而全红婵则与17岁的卢为组成新组合试水混双,周继红解释:“这是为奥运阵容做多手准备,不同组合能应对突发情况。”
科技赋能训练 中国跳水再树新标杆
赛场外的技术革新同样引人注目,中国队在赛前首次使用“3D动作捕捉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分析运动员旋转角度和入水姿态,全红婵透露:“系统能精确到毫米级误差金年会,帮我改进了压水花时的手腕动作。”新型液压缓冲训练台的应用,使运动员日均跳跃次数从200次提升至300次而不损伤膝盖。
国际泳联技术委员会主席赫尔曼·斯莱斯表示:金年会入口“中国将竞技体育与科技融合的案例,正在重新定义跳水运动的训练标准。”
对手差距拉大 世界格局面临重塑
本次比赛暴露出各国实力进一步分化,除中国外,仅英国、墨西哥各获1银2铜,传统强队美国、澳大利亚甚至无缘奖牌,澳大利亚教练约翰·纳什坦言:“中国选手的动作难度和完成质量已形成代差,我们至少需要两年才能追赶现在的难度库。”
面对2024巴黎奥运会,国际跳水界普遍认为,中国队有望继2008年北京奥运后再次包揽全部金牌,但周继红保持清醒:“每场比赛都是从零开始,我们要做的是把‘水花消失术’变成‘心态稳定术’。”